记者朱蔚淇经深圳发
“天价豪宅”在香港各界引发话题,但香港特区政府也改变了以往的观望态度,直接介入。 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金管局)日前宣布,对于价格在2000万港币以上的高档住宅,银行贷款不得超过60%,而2000万港币以下的住宅则沿用过去最高7成的房贷比率,但贷款总额不得超过1200万港币
对此,香港舆论界认为金管局的这一措施形式大于实际,并不一定有助于打压香港豪宅市场。 有人认为控制豪宅市场的方法有可能让热钱流向别处,最坏的结果将流向中低档住宅。 因为这个市场的人们呼吁特区政府将来慎重对待。
香港豪宅成交率仅为2%
本月15日,香港半山复式豪宅创下每平方米70万元的天价后,要求香港特区政府介入楼市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是香港最初的曾荫权认为豪宅和普通住宅属于两个不同的市场,豪宅价格暴涨不会影响香港的民生。
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知名财经评论家曾渊沧也表示:“实际上,今年前9个月,全香港的房屋成交买卖为79661件,其中2000万港币以上的房屋成交买卖为1658件,占总买卖件数的2%。 ……不用担心这2%的超级富豪的行为吗? 要制作大的复印件吗? ”
据曾渊沧介绍,今年前9个月,香港房屋买卖成交数量最多的价格为100万港币~200万港币的中价楼,占总数的35%。 “中低价大楼占总交易量的44%。 这就是香港的现实。 ”
他指出,1997年香港楼市高峰期购买楼房的人至今仍是负资产者。 楼房的负担比例,也就是家庭收入中用于房屋分期付款的钱所占的比例,是衡量楼市是否泡沫化的最佳指标。 1997年达到85%,但现在只有35%,还处于正常水平。
市场人士认为,新的政策姿态多于实际,其最大的作用是注意不要被市场过度炒鱿鱼。 如果买豪宅的人是自用的,通常为了改善性住房,贷款也大多在30%到50%之间,内地富豪无法在香港申请住房贷款。
热钱和阵地转移
香港的超级豪宅近年来不断高涨,舆论主要被内地买家推高,也伴随着各地炒作资金的跟踪。
根据香港《星岛日报》的社论,热钱溢出的情况不仅见于楼市,也见于股市和贵金属市场,不仅见于香港,也见于其他地区。 如果资产泡沫是世界性的现象,那么原本炒作的热钱就集中在供给较少的豪宅里,今后当局出台管制后,热钱有可能移动阵地,炒作中小型大厦和其他房地产。
《大公报》的评论认为,与压迫豪宅市场相比,防止整栋大楼的滑坡更重要,为了抑制豪宅楼价,引发整栋大楼的滑坡,将许多楼市市民陷入严峻的负资产困境,就更好了 他还指出,楼市涨幅与香港实体经济脱节,香港楼市存在泡沫威胁。
舆论认为,香港政府在1997年前后提出的住宅建设,也就是廉租房建设计划,是造成当时楼市7成严重受挫的首要原因之一。 目前,不少呼声呼吁香港政府恢复住房计划,恢复定期供应,但专家表示,香港政府需要仔细研究,避免因病突然就医。
请根据需要转载到“每日经济信息”上。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每次预约的电话号码
北京: 010-59604220上海: 021-61283003深圳: 0755-33203568成都: 028-86516388
来源:经济之声
心灵鸡汤:
标题:“香港收紧豪宅按揭 热钱或转至中小物业?”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1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