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军是数据挖掘的高级工程师,按照现在大众的说法,他是最受欢迎的人工智能人才,是传说中的“人工智能社团”的一员。 即使关闭招聘网站上自己的简历,王兴军每月也会接到4~5个猎头的电话,说服他去其他企业,但被他拒绝。
网络世界中,人工智能获得者得天下的说法广为流传。 似乎必须补充说,得到人才的人必须得到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人才有多稀缺? 打开某知名招聘网站,搜索“人工智能”会出现很多招聘岗位,诱人的报酬展现在眼前。 以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为例,这个职位少则月薪1万、2万,多则年薪100万。 不像其他领域那样占据职业高薪排行榜的是高级管理人才,在人工智能行业,技术类工程师获得的工资最高。 但是,“坑”多,“萝卜”少,人才在哪里找?
环球同这个凉热
这种供求失衡不仅在中国,在美国硅谷也是如此。 李开复去年表示,“在硅谷进行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博士生,目前毕业后可以获得年薪200万至300万美元的录取通知,三大企业(谷歌、脸书、微软)以不合理的成本挖人。 ”。
根据领英近日发布的《世界ai行业人才报告》,截至2009年第一季度,基于领英平台的世界ai (人工智能)行业技术人才数量超过190万人,其中美国相关人才总数超过85万人位居榜首,中国相关人才总数也达到5万人。
但是,这些人才还不能满足互联网领域的诉求。 在网络教育领域拥有10多年经验的陈荣根也注意到了目前网络领域最稀缺的是人工智能人才。 他说:“许多领域的巨头以月薪数十万的方式招聘人工智能的顶级人才。”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供需比例仅为1:10,供需平衡被严重破坏。 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副主任周明去年也向媒体透露,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短缺超过500万人。
为什么人工智能人才这么缺乏? 陈荣根的解体,目前国内外公司都将人工智能视为下一次变革的第一力量。 ai技术人员是主导这一变革的中产阶级。 人工智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人才的竞争,这是因为各互联网公司出现了高薪挖人的现象。
另据业内人士介绍,今天人工智能取得的成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年“深度学习”技术取得的历史突破,但大部分学术界人才还在学校和科研院所,因此真正能够投入行业的人才非常少。 这也是目前人工智能人才短缺的原因之一。
用“远水”来解决“口渴”的问题
美国在人工智能方面配置很快,所以人才数量也很多,现在人工智能人才的一半在美国。 其中,华裔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科研力量,人工智能行业中国人力的集体崛起已经成为现象。 《全球ai行业人才报告》显示,美国已成为中国ai人才的最大回流源,中国有海外工作经验的ai技术人才中有43.9%来自美国。 中国所有人才的持续回流,将加速中国和美国等国家技术差距的缩短。
随着人才诉求的激增,科技企业将目光投向国内外各大高校的人工智能科研人才,更多的公司在“挖人”方面将不惜重金。 据业内人士介绍,人工智能顶级人才回国后主要聚集在bat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公司。 理由一方面是大领域有大量的数据,能够支撑人工智能研究,在业务层面吸引着来自海外的人才,另一方面公司想高薪聘请他们进行科研项目。 尽管一些中小企业想要高薪,但他们苦于没有大量的数据,所以聘请这些顶级人才并不容易。 因为数据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基础,如果没有海量的数据,高水平的研究者也很难工作。 庞大的数据正是互联网领域大公司的特征。
有顶级人才,基层人才是怎么培养的? 王兴军说:“由于只靠大学培养会耽误时间,目前行业的基本情况是,顶级人工智能人才来自美国硅谷和国内外大学,一线员工大部分是内部调动,部分是校园招聘。”
本土力量崛起[/s2/]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总量与美国有差距,但快速发展前景光明。 《全球ai行业人才报告》显示,中国资深人工智能人才数量与美国差距明显,10年劳动者仅占38.7%,但美国10年以上ai劳动者比例达到全球最高的71.5%。 但是,中国的人工智能人才也有其特点。 也就是说,高学历者居多,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达到62.1%,领先于美国的56.5%。 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工智能人才比较年轻,经验少,但学历高,接受能力强,后续潜力不容忽视。
近年来,校企合作逐渐紧密,培养了相关人才,人工智能人才队伍也逐渐壮大。 许多中国年轻的本土人工智能人才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0所大学,因此这些大学在业内也被称为“ai人才的摇篮”。
在王兴军看来,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与欧美各国有很大差距,但细分行业也有自己的地方。 《全球ai行业人才报告》的结论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中美两国ai人才的行业分布是“各赢各输”。 其中,美国ai基层人才超过七成,集中度高的中国ai技术层和APP应用层人才分布更广,尤其是机器人、图像识别、精准营销、自动驾驶等行业。
领英中国技术副总裁王迪说,中国热潮掀起的网络科技创新、庞大的数据量、丰富的应用场景、大量的资本流入,提升了中国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这是世界人工智能赛道上最强大的“赶超者”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网记者:孙任鹏)
来源:经济之声
心灵鸡汤:
标题:“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500万 供求比例仅为1:10”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2159.html